閱讀時間:5分鐘
一轉眼,回想開始對投資這件事有興趣 是因為想有更多選擇權 想要自己定義關於人生這件事 …
從開始執行儲蓄、理財、投資這件事
老實說 儲蓄型保單(台幣、外幣)、基金(單一市場、全球市場)、股票(個股、ETF、台股、美股),全都操作過
曾經聽過朋友內線消息 買進不知名個股,最後一年後某天暴漲後出場,報酬率38%
也曾自以為股神選股買進傳產股,一年後獲利出場,報酬率45%
當然更曾因為恐慌 想止損 後來認賠殺出 之後就對投資股票意興闌珊、再也不碰個股賺價差
只有一搭沒一搭的 偶爾買了高股息個股 每年一兩千股息當小零用錢
後來接觸ETF 指數型基金股票 覺得跟隨大盤、經濟成長,獲取合理報酬的ETF更適合自己(以後再針對ETF投資分享投資心得)
仔細想想這樣一路走來 錢好像就這樣進進出出 到底投資有沒有為我賺到錢?
答案是… 有的! 但是還不多 還沒辦法讓我致富 提早退休 只是小利小惠 但至少也達到了某種儲蓄的效果
不過這不代表投資理財沒有幫助 重點是參與的時間長短
Not the timing, but Time in the Market 不在進場的時機 而是參與時間的長短
想到之前曾經跟我報過名牌、每日熱衷操作股票的前輩跟我說
股市賺的錢 就要當作是零用金 拿去花掉 否則只是紙上數字
在投資這條路上 慢慢的也累積了一些個人投資心法以及錢與人生的哲學
所以老話一句,不要因為猶豫 瞻前顧後 而永遠不行動
像學騎腳踏車 剛開始也是會跌倒
只要先掌握好風險並控制,一路上有賺有賠,但最後一定會悟出自己的心法與哲學
好好修行 這趟關於錢、人性與人生的修行
若喜歡本篇文章,請點下方拍手為本網站按讚,此不會有任何費用,你的鼓勵將是莫大支持!
或成為本網站的讚賞公民每月用一杯咖啡錢讓我們一起走的更遠!